2024年的夏天,兰州的气温和全球同步,也比往日热了些。工作的日程安排也似乎比往年更忙碌一些。几乎每个周末的时间都在开会、学习交流中。此刻的我正在菲律宾参加第7届亚太青光眼大会。回想往事,一幕幕,从青藏高原的腹地、雪山草原,到金城兰州、滔滔黄河,再到菲律宾马尼拉的SMX会展中心,多少往事,多少回忆。
一晃三十多年过去了,白内障的手术治疗,从大切口的囊内冰冻摘除术和病人术后需要配戴厚重的眼镜,到现在的微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功能性人工晶体的植入,白内障手术已经从单纯的复明手术到了现在的全程视觉屈光性白内障手术。而青光眼手术从单一的小梁切除术到目前的多种微创青光眼手术,中国和世界的眼科诊疗发生着天翻地覆的改变。
在 2024 年亚太白内障与屈光大会主持
青光眼白内障环节
1.青藏高原的成长与启蒙
我出生成长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县年宝玉则的雪山脚下,高原藏区,人烟稀少、长期封山,生活物资匮乏,教育、卫生资源更是严重短缺。作为兽医的父亲和护士的母亲,对我的职业生涯有着巨大的影响。每每看到简陋的病房中,患病的牧民穿着藏服合床躺在病床上,满眼期待与感激地看着前来诊治的医护人员时,我也在想,将来的一天,我会不会也穿着白大褂?当年初中毕业,在父母的鼓励下,我报考了果洛藏族自治州卫生学校,并以优异的成绩上榜。大学梦还在,要不要先去上高中?然而当地缺医少药的状况,不停在脑海萦绕,最终放弃了大学的梦想,到果洛州卫生学校就读。以往三年的学期,到我们那一级,成了四年。国家需要培养更为全面的临床医学生,我们也就成了果洛卫校建校以来唯一的四年的学生。
毕业后,受父母当年支边奉献精神的影响,我自愿要求前去条件更为艰苦的班玛县达卡乡工作。这里交通不力,海拔4000多米,冬季封山长达四五个月。到了单位才发现这里原先只有一名藏医,于是中专毕业的我成了这里学历最高的医生,也成为了牧民信赖的“曼巴”(藏语中的医生)。初入行时,我在乡村卫生所工作,面对的是资源极度匮乏、设备简陋、病患众多的艰难环境。但也正是在这段时间里,我真正理解了医疗的意义——不仅是治病救人,更是为患者提供温暖和希望。
从医三十多年,诊治病人数十万,手术四万余台,有些故事,虽然过去多年,还是历历在目。
2.初为医生的感悟
34年前,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玛县达卡乡,刚从果洛卫生学校毕业不久的我骑马去牧民家中出诊接生,这是当时乡村全科医生主要的工作之一。产妇年龄不大,生产的是她第三个孩子,所以生产过程很顺利,一个健康的男婴诞生了,哭声从牦牛毛织成的黑帐篷中传到了整个山谷。我兴奋地脱掉手套,接过孩子父亲双手端过来的酥油茶,刚喝了一口,就看见帐篷一角一位老妇人摸索着到了产妇身边,颤颤巍巍地把住包裹婴儿的羊羔皮一角,“男孩、男孩!肯定很漂亮!可惜我看不到我的孙子啊”。声音很大,我的心猛地抽缩在一起。仔细看过去,老人家双眼本应是黑色的瞳孔都变成了白色。双眼老年性白内障,这是在高海拔牧区非常常见的眼病。在当年缺医少药的年代,交通非常不便,很多牧民去趟县城都是一种奢望,我知道,老人家很可能再不会亲眼看到她的孙子们。做为医生的我能做什么呢?瞽目生辉,盲眼复明!
正因为那位老奶奶,两年后,也就是1992年,我调到果洛州人民医院,成为了一名眼科医生。22岁那年,又被调到青海省妇女儿童医院工作。进入省城的医院,原本在雪山脚下学历最高的我在这里成了学历最低的。困则思变、见贤思齐,“必须要学习,要提升自己的学历和知识”,我暗暗下定决心,接下来的十余年时间中,接连获得了两个大专、一个本科、硕士和眼科博士毕业证。
为藏族病人进行眼病诊疗
3.小才让扎西的重获光明
二十年前,青海省妇女儿童医院,3岁的小才让扎西双眼的纱布取了下来,前面一直在哭闹的他,突然出奇地安静,一动不动!他抬起头来,看着我,一言不发,满是疑问。我也在看着他,双眼的角膜清亮,瞳孔区透明,前房反应很轻,双眼先天性白内障手术非常成功!他开始转头扫视,重新认识这个和以前完全不同的陌生但清晰的世界,那个认真劲和他幼小的年龄完全不相符。我正准备去处理下一个病人时,发现他嘴角上扬,无声地笑了,他看见了满眼含泪的妈妈!那一刻也融化了我的心,心里和眼里都荡漾着幸福的涟漪。
中国在快速发展,眼科诊疗技术也在前进,但和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到西宁工作后,我更深刻地感受到了这种差距,便开始努力学习英文,听说读写,晚上也是在录音机播放的《新概念英语》中入睡。在青海,我积极参加国外医疗团队的医疗翻译工作十余年,熟练掌握了这门语言。有了语言的加持,走出国门学习便顺理成章:2012年首次前往新加坡管理学院,2013年美国俄克拉荷马州Dean McGee眼科中心,2018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眼科中心,2019年新加坡国立大学眼科中心。通过出国交流学习,我掌握了最新的眼科、特别是青光眼诊疗技术,并成功地应用于临床,在国内首先开展青光眼内路粘小管成形术、先天性青光眼360度激光微导管房角切开术、KDB刀房角切开术、MIMS微巩膜造口术等微创青光眼术式,推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现代青光眼微创手术步入了国际先进行列,为甘肃省内患者在家门口就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作为一名医生,面对的是病人,他将自己的眼睛和健康交给我们,我们就要尽最大可能帮助他们解决疾病的痛苦,让他们接受到最先进的治疗。
2012 年负责国际ORBIS 飞机眼科医院兰州合作项目
4.先天性青光眼的挑战
时间来到了十年前,我刚从美国学习回来不久,接诊了一位4个月大小的男婴,他的双眼球直径增大,比同龄的孩子相比大了很多,角膜因为眼压的升高而发雾无光。“双眼先天性青光眼”,我很快就给出了诊断。才4个月,他的生命之路还很长很长,如果不及时治疗,高眼压的状态下,他很快就会失明。手术是治疗先天性青光眼的最主要手段,而有效的房角切开术是成功的关键。以前国内使用的传统房角切开手术,成功率较低。而微创青光眼手术激光微导管房角切开是国外最新的治疗技术,利用在美国所学的微创青光眼技术,我成功为患儿进行了双眼360度激光微导管房角切开术。术后第二天,孩子的角膜就恢复了光泽,眼球也明显缩小了。此后这十来年间,每年寒暑假,他都会来找我复查,眼压一直正常,现在已经是成绩优秀的初中生了!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作为一名眼科医生,我深知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视力的好坏直接影响一个人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尤其是孩子们,幼年的视力残疾会影响他们的一生。看着自己诊治的孩子一天天健康长大成人,这种喜悦和成就感就像是看着自己的孩子一样。
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
5.感悟民族团结的温暖和力量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这样的患者很多很多。他们来自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年龄,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但他们都渴望健康,渴望光明,渴望幸福的生活。这些故事不仅仅是一个个医疗案例,更是一个关于民族团结乃至世界团结的体现。通过这些故事,我看到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温暖和力量,也更加坚定了我在日常工作中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践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决心。
我作为一名医生,不仅要治病救人,更要通过我的工作,促进各民族之间的理解和交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无论是通过医患沟通中的细节,还是在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关怀,我都在努力践行这一理念。每一次成功的手术,每一位康复的患者,都是对我工作的肯定和鼓励。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一项需要我们每个人用心去践行的使命。作为一名眼科医生,我将继续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耕耘,努力为每一位患者带来光明和希望。未来可期!我相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够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2022年 6月 6日爱眼日科普访谈
作者简介:律鹏,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眼科副主任,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第九届十届青年委员,甘肃省医学会眼科学分会青光眼组第一二三届组长,甘肃省高层次人才, 兰州大学欧美同学会(留学人员联谊会)副会长,兰州金城首席科普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