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最近更新
最新动态
您当前所在位置:要闻动态>最新动态

【亲历·我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践悟】于洁茹:古城新颜--从喀什蜕变见证新疆发展

来源:统战部|发布时间:2024-09-25

喀什,自汉代以来便成为丝绸之路上最具活力的开放之城,“五口通八国,一路连欧亚”的独特区位优势使得东西方文明在这里碰撞,开放和包容也成为这座城市最为鲜明的气质。在党和国家的全力支持下,2011年9月30日喀什市正式被确立为“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窗口”,肩负起推动形成中国“陆上开放”与“海上开放”并重的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国家战略使命。2023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晚首次在喀什设分会场,古朴的喀什民居诉说着千年的历史沉淀,绚丽的表演舞台焕发出青春的活力,灵动的民族歌舞跃动着文化的脉搏。这一切共同勾勒出一幅传统与现代交织、魅力四溢的喀什画卷,也深刻展现了我国新疆在不断发展中与时俱进、砥砺前行的坚定步伐和壮丽蜕变。

2024年星空之下的喀什市电视塔

2018年,我因田野调查需要首次来到喀什市。第一次踏上这片古老土地的时候,眼前是一片充满历史和文化气息的场景:古老的建筑群、狭窄的巷道、细腻的手工艺品,一切仿佛都停留在时光的长河中。当时,我便被这里浓厚的民族风情和悠久的历史深深吸引,每一个细节都让我无法不沉浸在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之中。六年后的今天,当我再次踏足喀什的大街小巷时,这里已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面貌焕然一新,高楼大厦拔地而起,现代化商业街区繁华喧闹,街头巷尾回荡着各种欢声笑语。仅透过喀什古城、喀什大巴扎的显著变迁,便可一窥喀什蜕变及新疆发展。

从棚户区到生活区到商业区的喀什古城

提及喀什,就不得不提及喀什古城。喀什古城并非一开始就是如此灯火辉煌、吸人眼球,而是经过了从最大棚户区到最美建筑群的大力改造。据当地人回忆,古城前身是喀什市最大的棚户区,面临着建筑年久失修、生活不便等诸多问题。“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水管墙上挂,解手房顶爬”是过去古城里最真实的生活写照。2009年起,在中央和自治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喀什古城区全面开启老城区危旧房改造综合治理工程。“修旧如旧”的改造原则和方案,使得古城既解决了房屋抗震安全问题,又有效保护了民族建筑风貌,完成了“最大棚户区”到“最美生活区”的转变。经过数年的精心打造与不懈努力,喀什古城景区终于在2015年7月20日荣膺国家5A级景区的殊荣,正式成为喀什市一颗璀璨的旅游明珠。尽管古城当时已被正式定位为旅游景区,但它并未立即发展为成熟的商业区。在2015年至2018年的这段时间里,喀什古城依旧在很大程度上维持了其作为生活区的原始风貌与特色。当游走在古城中的每个街道时,除了前来游玩的外地游客,也时常可以见到当地孩童嬉戏打闹,以及推着车子卖肥皂、木碗等日用品的维吾尔族老人。纵使也有不少商铺,但其所售商品种类仍然基于日常生活所需。该时期,喀什古城是国家5A级景区,也是当地最古朴的生活区。

2018年喀什古城墙一角

伴随喀什古城商业化水平不断提升,“最美生活区”以飞快的速度向“最具文化底蕴的商业区”进行蜕变,川流不息的人群、色彩夺目的灯光无不彰显着这座古城所焕发出的新活力。2024年,我再次游走在喀什古城街角,太多的变化让人不禁感叹喀什的发展之快。2018年,喀什古城的民宿数量尚且不到3家,也没有当下最为火爆的旅拍店。如今,喀什古城的民宿数量早已超过110余家,旅拍店更是多达160余家,充分满足外地游客沉浸式体验古城生活及其文化魅力的迫切需求。除此之外,古城主要街道的民居建筑也大多出租给本地或外地商人,转而发展为餐饮店、旅游纪念品店、咖啡店等等。随着外地游客越来越多,古城维吾尔族商人的国家通用语言水平有了显著提升,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也更加广泛深刻。在饭店门口的维吾尔族烤肉小哥,伴随着音乐一边舞蹈、一边烤肉,时不时还通过面目表情和眼神逗乐驻足观赏的游客,主打一个让顾客吃得好、玩得开心。城墙边上的音乐餐厅,纷纷邀请本地各族驻唱歌手,精彩演绎本土民歌、流行音乐、摇滚歌曲、外文歌曲等。在音乐的感染下,不论本地的维吾尔族民众还是远道而来的游客,都情不自禁地停下脚步,围聚成一个紧密的圆圈,共同沉醉于这美妙的旋律中,尽享音乐带来的欢乐与愉悦。在夜幕的笼罩下,喀什古城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它打破了夜的沉寂,更颠覆了人们对它过去贫穷、落后、闭塞的刻板印象。如今,喀什古城已然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成果中的璀璨明珠,更是各民族团结发展、共同繁荣的生动例证。

2024年喀什古城墙夜景

不断改造升级的喀什大巴扎

喀什大巴扎全称是喀什中西亚国际贸易市场,位于喀什市东北角的吐曼河东岸,又称东门大巴扎。迄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古代有“亚洲最大集市”之称。该集市占地250亩,内设21个专业市场,设有5000多个摊位,有近万种商品,每天人流量达10余万,是我国西北地区最大的国际贸易市场。而这座历史悠久的大巴扎也成为我在2018年初次来到喀什的重点考察对象。

2018年喀什中西亚国际贸易市场门楼

喀什大巴扎始建于1979年,其前身是喀什“东门市场”,市场面积不足100亩,以经营农产品、瓜果、蔬菜、粮食为主。由于市场比较简陋,遮风挡雨靠的是临时搭建的布棚。一到下雨天,市场内污水横流,加上农民进城交易所使用的毛驴车把市场所有通道全部占满,严重制约了市场内的交通和贸易。1985年,喀什市政府对东门巴扎展开改造工程,首先临艾孜热特路修建了一座宏伟的前后有廊的民族式大楼(市场门楼),此后又相继修建了319 5.6平方米的售货棚、2500平方米的售货台以及市场必需设施。市场里面按巴扎类别,分别建有饮食巴扎、干鲜水果巴扎、瓜巴扎、粮油巴扎、肉食巴扎、禽蛋巴扎、蔬菜巴扎、木料巴扎、席子巴扎、饲草料巴扎、化肥巴扎、手工艺品巴扎、工业品巴扎、生产资料巴扎、牲畜巴扎等19个专业市场。市场经营商品种类繁多,共25个大类600多种商品,日赶集人数多达10万余人,日商品成交额可达50万元。随着红其拉甫口岸开放,大量外商进入喀什,极大地促进了喀什的商业贸易与发展。这种盛况引起喀什地、市两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并因此加大了对市场的投资力度,市场面积在以前的面积基础上扩大到10公顷,道路得到了修缮,市场地面也开始进行硬化工程。1989年,市场周围先后建立起了4座贸易大厦,市场经营范围也从原来单一的农产品,增加到有27个大类的工业产品。1992年喀什市政府正式为市场命名为“喀什中西亚国际贸易市场”,“商贸兴市”的经营理念由此融入到喀什大巴扎跨越式发展之中。这个“东门巴扎”也成为喀什本地民众平日最喜欢去的地方。

2018年喀什国际大巴扎衬衫区

1999年3月,喀什市政府决定成立市场专业管理机构(即“喀什市市场开发建设服务公司”)对喀什国际大巴扎进行专业化管理。同年4月,喀什国际大巴扎正式被交付于市场开发公司接管。2003年6月,市场开发公司经喀什市政府批准,以招商引资、商户集资的方式,共筹得资金7000万元,对喀什国际大巴扎进行的二期改扩建工程。2004年7月,喀什国际大巴扎二期改扩建工程正式竣工,完成改扩建面积12.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6万平方米,地面水泥硬化14万平方米,不锈钢框架彩钢防雨棚3.6万平方米,不锈钢结构店铺3700个,并修建了500立方米消防蓄水池及现代化消防配套设施、设备,铺设上下水管道 1800米,照明、通信、电子摄像设备全部到位。喀什国际大巴扎经过数年的改、扩建及整修,市场整体建设风格将民族特色与现代格局相结合,市场内外四通八达,交通便利,商铺排列整齐,规划有序。商品种类从27个大类增加到40个大类,产品品种达1万多个,喀什国际大巴扎已经成为集购物、观光、旅游、餐饮、休闲为一体的规范化、高品位的国际型贸易市场。此外,根据东门派出所对整个喀什国际大巴扎的划分,可以发现每个区都有相应的专业巴扎。其中A、B两区都以维吾尔族传统特色产品为主,如丝巾、刺绣、花帽、艾德莱丝绸、头巾、化妆品、木质餐具、地毯、玉石、手工艺品、家纺、民族特色衬衣、干果、民族乐器、文具等。C、D区主要是商品批发部,商品类型有服装、铁器、交电、五金、家电、灯具、厨房用品、纸业、电动车配件、电钻等。2006-2007年,市场开发公司在喀什国际大巴扎市场内坚持开展依法打击销售假冒伪劣商品和市场内欺行霸市、强买强卖、哄抬市价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违法行为。同时,定期组织对商户进行培训,并通过在市场内开辟宣传栏、编发简报、张贴宣传标语等方式,营造良好市场氛围,全力打造旅游品牌市场。此外,市场开发公司还实施强强联手的发展策略,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充分利用中西亚国际贸易市场的名牌优势,积极开展对外商的贸易合作,从而实现 “以商促商,繁荣发展”的目标。

2018年喀什大巴扎平面图

2023年12月,喀什大巴扎被拆除,却也迎来新一轮的改造升级。2024年6月16日,以“丝路之声 唱响喀什”为主题的群星演唱会在喀什中西亚国际贸易市场(原东巴扎)举办,为市民和游客带来了一场视听盛宴,也为即将动工的中国喀什丝路环球港中心|喀什中西亚国际贸易市场(原东巴扎)重建项目预热。时至7月,当我再次步行至此处时,广告围栏已将施工区域完全包围起来,标志着喀什丝路环球港中心|喀什中西亚国际贸易市场(原东巴扎)重建项目正式开工建设。据了解,即将重建的中国喀什丝路环球港中心|喀什中西亚国际贸易市场(原东巴扎)项目总投资24亿,占地面积约9.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30万平方米,是一个集演艺、购物、旅居、美食、休闲、星级酒店、商贸、电商八大功能于一体的城市综合体。市场业态涵盖黄金交易巴扎、丝绸交易巴扎、服装交易巴扎、地毯交易巴扎及商贸和小商品交易巴扎,旨在为采购者和经营者提供一站式的商贸服务。重建工程注重市场配套设施的完善,市场内将配备物流区以及七层2400多个停车位的立体停车库,为商户和顾客提供便利。待建成后,喀什丝路环球港中心|喀什中西亚国际贸易市场将成为喀什市又一文旅地标和靓丽名片,主要承担南疆地区商业集散中心的重任,成为中亚五国经济走廊的重要一环。随着项目的逐步完善,这里将不仅是商品的集散地,更是文化、艺术、科技等多领域交融的展示窗口。

中国喀什丝路环球港中心喀什中西亚国际贸易市场重建项目鸟瞰图(项目营销中心供图)

喀什,作为古丝绸之路上的璀璨明珠,自古以来便是东西方文化交汇融合的宝地。喀什古城与大巴扎作为该市的标志性景观,其历史变迁不仅反馈了新疆的发展变迁,更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生动展现。在这一过程中,喀什古城与大巴扎既是新疆现代化发展的见证者,更是传统与现代交融创新的实践者。这种交融创新,不仅体现在建筑风格、商业模式的更新上,还深刻地反映在文化传承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通过持续探索与实践,喀什凭借其独特的地方特色,开辟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为新疆乃至全国的多元化发展贡献了独特的活力与价值。由此可见,喀什古城与大巴扎是旅游观光的热门选择,同样是了解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感受传统与现代交融之美的绝佳窗口,更是中国新疆多元共融、和谐发展的生动注脚。我想,这也解释了为何人们总常说“不到喀什,就不算到新疆”。

“不到喀什,就不算到新疆”宣传墙

作者简介:于洁茹,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萃英博士后、兰州大学中国边疆安全研究中心研究人员。

联系地址:兰州市天水南路222号 
邮政编码:730000 咨询电话:8912390

版权所有©2020 兰州大学统战部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