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精神,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兰州大学“在西北办好一流大学”重要指示精神,总结学校近年来尤其是今年上半年重点工作推进情况,安排部署下半年重点任务,以昂扬的精神风貌接续奋斗、谱写新篇,推动学校内涵式高质量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8月24日-25日,兰州大学在城关校区召开2022年暑期工作会议。全体在校校领导、党委常委、校长助理出席会议。
校长严纯华作了题为《瞄定目标实干笃行 主动作为接续奋斗》的工作报告,系统回顾了第十次党代会以来学校推进的重点工作和主要成绩。他表示,第十次党代会以来,全校上下聚焦“在西北办好一流大学”目标奋勇前行,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奋发图强,精气神更加振奋、更加饱满,科研集聚效应更加凸显、更加有力,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更加主动、更加深入,高质量发展根基更加深厚、更加坚实,“倍增+”目标深入人心,广大师生干事创业的精气神不断高涨,推进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学校新增院士5人(含双聘),新增国家各类重大人才工程人选占学校国家级人才总量的34%,新增国家级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2个,自然科学经费增长26.78%,人文社科经费增长44.06%,揭榜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承担“嫦娥五号”软着陆关键装置研究工作,草种创新与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进入首批20家试点全国重点实验室,开启了内涵式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严纯华表示,2022年上半年,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全体师生员工团结一心、奋发有为,持续推动党建思政工作全面加强,人才培养能力和质量提升优化,学科、科研水平显著提高,人才队伍发展态势向上向好,办学条件和治理能力明显改善,一系列办学指标较历史同期有所提升。
严纯华重点部署了下半年工作。他表示,我们要进一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突出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按照学校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要点,“实”字当头、“干”字为先,狠抓既定目标任务落实。要聚焦迎接和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这条主线谋划推进工作,促进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统战等工作守正创新。要以高质量修订2023版人才培养方案为突破,扎实抓好本科教育教学,做好本研贯通,全力推进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持续提升研究生教育教学质量和培养效率。要加强有组织的科研,加强科研平台建设尤其是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申报工作,继续拓展应用研究,不断提升学校科研创新和服务国家战略的能力。认真总结科研项目申报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提前做好项目储备培育,持续提升项目申报质效。要坚持新时代人才强校战略,以30年不变的决心,更加重视青年人才的培养和使用,持之以恒做好人才工作。要加强目标任务考核,充分发挥绩效改革导向作用,突出实绩和贡献,切实增强教职工干事创业内生动力。要深入细致做好招生和就业工作,稳步推进国际合作与交流,加快在建项目施工进度,统筹做好榆中校区人文社科组团I搬迁工作。
党委常务副书记吴国生、副校长潘保田、李玉民、曹红、沙勇忠通过详实的数据,结合实际情况分别从人才“稳培引用”、本科生人才培养与研究生教育、自然科学科研工作和国际交流合作、学生工作和招生就业、人文社会科学科研工作和财务情况等方面总结了上半年工作的成效与亮点,分析了问题与不足,并部署了下半年的重点工作。
生态学院院长刘建全、资源环境学院院长勾晓华、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蔡文成、公共卫生学院院长王俊玲结合党建思政、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等内容介绍了学院总体情况和下半年工作打算。
会议期间,与会人员围绕党的建设、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队伍建设等方面分组展开热烈讨论,并发表了意见建议。
校党委书记马小洁在总结讲话中指出,第十次党代会以来,学校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习近平总书记对兰州大学“在西北办好一流大学”的重要指示精神,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奋发图强,扎根西北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引领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全校上下要解放思想、凝心聚力,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刻理解和把握“历史方位”,牢牢把握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抢抓学校事业发展窗口期、关键期,办好自己的事;深刻理解和把握“时代大势”,胸怀“国之大者”,心系“校之要者”,以正确的战略策略应变局、育新机、开新局;深刻理解和把握“伟大变革”,瞄准“时间表”和“路线图”,敢于担当、勇于进取;深刻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让党的创新理论成果在兰州大学结出硕果;深刻理解和把握“战略擘画”,强化学校改革发展规划的引领作用,狠抓各项工作落实;深刻理解和把握“自我革命”,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巩固持久风清气正政治生态;深刻理解和把握“根本宗旨”,依靠广大师生推动学校事业发展。
马小洁指出,学校党委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作出的决策部署,在学深学透中央精神、把握其实质与内涵的基础上,坚持问题导向,紧密联系工作实际,研究制定目标任务与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期待和要求是一脉相承、一以贯之的。狠抓目标任务落实,既是学校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等教育重要论述精神的应然之举,也是加快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意,更是贯彻落实学校第十次党代会精神的必然之策。要从讲政治的高度,扎实推进目标任务量化指标落实,把人才培养摆在突出位置,以最有显示度、区别度的指标,直观反映培养质量和育人导向;把科学研究及社会服务作为核心要件,进一步扩大科研经费规模,提升高水平科研成果及智库成果,加速打造高水平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把队伍建设作为关键一招,在保证人才队伍规模的基础上,突出人才队伍高质量发展;把国际交流作为新源活水,提升中外合作办学质量,扩大国际学生生源,培养高层次国际化人才。
马小洁强调,着眼新时代新征程审视兰州大学的事业发展,目标任务已经明确,校院各级领导班子要以建设“好班子”、带出“好队伍”、谋划“好思路”、健全“好机制”、培育“好能力”、强化“好作风”这“六好”建设为抓手,准确把握学校顶层设计战略方向,深化落实学校制定的各项制度要求,把落实作为重中之重、贯穿始终,凝心聚力、坚定信心,只争朝夕、狠抓落实,共同创造出兰州大学更加辉煌的未来。
针对疫情防控和新学期开学工作,马小洁强调,要严格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及属地工作要求,加强校园管理、师生管理。广大党员干部要率先垂范,严格落实防控政策和纪律要求,抓紧抓实疫情防控工作;各职能部门、学院要全力保障教学科研正常秩序,营造安全舒心的校园环境。
教务处处长郭明宙表示,工作报告中针对2023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提出要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要聚焦“让学生享有更好的教育、更好地成长成才”,更加精准地开展修订工作。这些要求为做好修订工作指出了明确的方向和路径,将确保我们形成一个高质量的新版人才培养方案。
党委人才办负责人李鹏飞表示,报告用“以30年不变的决心,保持耐心和战略定力,持之以恒做好人才工作”的表述,凸现强调了人才在我们学校事业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地位,也坚定了我们进一步做好人才工作的信心和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会坚决按照学校党委部署,凝聚全校师生力量,更加解放思想、主动作为,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巩固好、发展好学校人才事业,为学校教育教育、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提供支撑。
药学院院长王少华表示,本次会议是在党的二十大召开前的一次重要暑期会议,通过一天半的学习交流,进一步明确了学校近期的整体规划,凝聚了共识。药学院将认真传达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根本任务,不断加强思想引领和学院文化建设、强化高层次师资队伍及科研团队组建、优化本硕博全流程人才培养方案和模式,结合校校合作、校企合作等模式,深化产学研合作,主动融入学校一流学科建设和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工作,凝聚大团队产出大成果,提升学院人才培养质量和科研水平的同时,增强学院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把发展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确保每项工作向着既定目标稳步推进,以高质量发展助力学校“双一流”建设、迎接二十大胜利召开。
历史文化学院党委书记马树超表示,通过暑期工作会议,更加深刻的认识到学校发展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更加深刻认识到肩负的使命与任务。在今后工作中,必须以改革创新、只争朝夕的精神,锚定学校第十次党代会确定的奋斗目标,奋发图强,真抓实干,扎实推进今年目标任务的落实,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草地农业科技学院党委书记张大伟表示,暑期工作会议既再次回顾了近年工作成效,又及时总结了半年工作进展,体现了校党委践行第十次党代会确立的我校新时代“在西北办好一流大学"奋斗目标的坚定决心,和一以贯之、一步一步走、一锤一锤敲的干事创业精神。特别是在今年先后两次新冠疫情困扰下,无论学校层面,学院层面,还是师生层面,处处展现着兰大人有方向、有行动、有步骤、有干劲、有自觉的精气神,展示着有坚守、有奋斗、有创新、有作为、有自信的兰大精神。学校各项工作亮点纷呈,各项事业再上台阶,且在新的台阶上呈现出扎实推进、全面夯实、稳扎稳打、高质发展的蓬勃景象。只要全体师生继续统一思想,接续奋斗,加强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必能不负党恩、不负国望,最终实现几代兰大人强国强校的兰大梦。
核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陈熙萌表示,暑期工作会议后最大的感触是核学院在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平台建设、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国际交流合作方面仍存在诸多短板,对比先进,深感压力山大和责任重大。下一步我们将变压力为动力,在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高质量人才培养、国家级科研平台申报、联合实验室建设、科研团队组建、大项目申报、大项目进展监控、科研成果转化与应用、教学科研奖申报等方面精准发力。
第一医院、第二医院领导班子成员;各教学科研单位、职能部门、直属单位领导班子成员,校内实体性科研机构主要负责人;各民主党派、统战团体主要负责人等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