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1989年在兰州大学加入中国民主同盟,我的两位入盟介绍人分别是满达人先生和水天明先生。
时隔多年,两位教授都已辞世。回想我从一个普通的盟员成长为一个省级民盟组织的负责人,真是感慨万千!我不仅感谢党的统战政策和民盟组织对我的培养,同时,也非常感谢我的两位恩师引导我加入民盟组织。
与满达人先生相识,是在我加入民盟之前的六七年前的事,那时我在《兰州大学学报》编辑部工作,还是一名助理编辑。满先生长我近四十岁,算起来我俩之间已是隔了两辈,先生当时虽然已经过了退休年龄,但依然返聘在学校图书馆工作。因为我们两家单位要共同编辑一本书《中国高等学校学报总目录》,所以,他和我们时常来往。
那时,满先生给我的印象是一个和蔼、可亲的老头,没什么架子,说话风趣,缓而不慢,斯斯文文,处世做事都很认真,但绝不和他人争执。
那时,我并不了解民盟组织,更不知道满先生就是一位老资格的民盟成员。
一次,记得我们俩人同去七里河的兰州新华印刷厂联系业务,那时候都是乘坐公交车,下车还要走很长的一段路,我与满先生就开始了随意交谈。记得我谈了我个人当时处对象的事,也谈了对学校一些人和事的看法。先生不紧不慢,对我做了许多开导,有些话,我至今记忆犹新。这些都使我对满先生更加了解和尊重。以后的几年中,我也常去他的办公室聊聊,并请教一些问题。
有一回,满老师似乎是提到了要我加入民盟的事,但我由于不了解民盟,也不了解统战方面的政策,就婉言谢绝了。
几年后,有一件事情感动了我。记得是满老师写了一篇关于日本法律方面的论文,要在学报发表。我作为责任编辑,与他在一个小问题上发生了意见分歧,次日下午快下班时,满老师急急的找到我说:“小车呀,我查了一天的资料,您的那条意见是对的,但又不完全对,可能咱俩都错了。”那态度十分诚恳而又坦然,使我十分惊异,倍感先生的师范,也有些不好意思。此后不久,我决定加入民盟,满老师自然就成了我的介绍人之一。
我一直习惯称水天明先生为老师,其实,我做学生时是在中文系,他是一直在外语系教授苏俄文学,并没有直接给我上过课。但我在留校工作后,常去听他的课。我与他的熟悉是在1983年的暑假,当时,学校工会组织教工乘汽车去九寨沟,那时路十分不好走,住宿条件也很差,一路上多处公路被洪水冲坏,沿途住宿也都有臭虫,所以领队工作十分辛苦难做,是水先生等几位教授顾全大局,不计个人小事,主动协助工会同志协调大家的意见,并指挥和鼓励我们几个年轻助教扶老携幼,一路上说说笑笑,谈古论今,活跃气氛,才使我们愉快地完成了全程,顺利返回。这使我们不仅感受到了水先生的人品、学识,同时也领略了他的人格魅力,从而对他产生了由衷的崇敬之情。
水先生说话抑扬顿挫,用词典雅,爱打手势,表达生动,感染力很强。记得在电影《复活》刚刚恢复放映时,我写了一篇影评文章,去请教水先生,他很耐心地给了我指教,犹如上课一般。后来我的文章发表在《甘肃日报》,他还夸我文笔不错,并鼓励我要继续努力写作。后来我加入民盟时,他便主动做了我的介绍人。
入盟十年后,我做了兰州大学民盟委员会的主委,尔后调任甘肃省文史研究馆任副馆长。其间,有一件事情涉及到我和水老师之间,使我感到有些苦恼。当我去看望水老师时,谈及此事,他十分郑重而诚恳地对我说:“小车,我是你的老师,是长你一辈的人,也是你的入盟介绍人,我是看着你成长起来的,可以很负责任地说,我如果对你有什么看法,就一定会当面告诉你,哪怕当面批评你,但我绝不会在背后做任何议论!”听了这话,不仅彻底消除了我对先生的误会,同时也使我对水先生的个性和为人、为师更加了解和敬佩。可以想象,一个能够培养出水均益这样优秀儿子的父亲,他对晚辈的态度会是怎样的坦荡!
如今,两位先生都已谢世多年,但每每回忆起他们,都使我感到亲切、可敬,作为良师益友,也作为我们盟内的同志,他们的音容笑貌和师德形象,会时常浮现在我的眼前,使我难以忘怀。我想,与我一样的许许多多的学生们,不仅从他们执教中获益匪浅,一批批地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同时还有相当一部分年轻人,受到他们师德品格和人格魅力的感染,也在各自的岗位上,为国家的建设,做出奉献。
作者简介:车安宁,男,1956年生。陕西省西安市人,少年时长于青海省西宁市,故取名安宁。1981年为甘肃作家协会会员,1989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72年高中毕业于西宁十二中学,1977年毕业于兰州大学中文系,并留校任教。后任《兰州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主编等职,副编审职称。1998年至2000年在兰州大学文学院现当代文学研究生班结业。长期从事文学创作及社会科学研究,发表各类学术论文数十篇,并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人民政协报》《甘肃日报》《大地》《兰州晚报》,香港《大公报》等刊物发表文学作品及其他各类文章数百篇。出版有科普专著《管窥21世纪》《人类与水》;诗集《我拥有什么》《石羊河,我家乡的河》;学术专著《灾害学新论》;文学著作《寓言新说》等。个人单独或与他人合作获有国家知识产权实用新型专利7项。曾任甘肃省文史研究馆副馆长、政协甘肃省委常委、民盟甘肃省委副主委、甘肃省武威市副市长、甘肃省地方史志办公室副主任、甘肃省政府参事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