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我担任甘肃省民革副主委,分管省委会社会服务和扶贫帮扶工作。从2002到2006年,一直在国家级贫困县——甘肃临夏县组织实施“扶羊助学工程”。这一工程主要是帮助当地贫困户孩子们完成小学教育,以防因贫困导致贫困户家庭适学儿童发生辍学情况。几年下来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社会影响力也很大。自2006年开始,响应民革中央号召,我的工作重点就转向了农业科技扶贫。当时民革中央要求各地民革组织给当地农民传授和普及一种叫做“秸秆生物反应堆免疫有机栽培技术”,以帮助农民脱贫致富。该技术是农业部和联合国粮农组织大力推荐的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有机栽培技术,在提高农产品品质和产量方面作用明显。从那时起,我就一直在教学科研之余从事着这项工作,即使2012年因届满从民革省委会领导班子退下之后,也一往既如的延续和履行着自己帮扶农民脱贫致富的职责。
只不过,以前的帮扶工作是组织行为或工作职责,而2012年之后则纯属个人行为或响应国家号召的公民义务。尤其是,2019年成立以在我省广大农村普及与应用农业新技术为目标的甘肃杨子惠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之后,把个人的行为与公司集体行为和公司发展有机结合,在兰州大学和经济学院的大力支持下,在帮助农民脱贫致富上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真抓实干,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总结起来,我们的做法或经验主要有下面几点:
(一)技术扶贫,以传授和提高农民科学种田水平,凝练与提升农民脱贫致富的内在本领
别人一亩地西红柿一茬产1万斤,你的产1.5万斤,在投入相差不大的情况下那同样的售价你不是赚的更多?别人一斤西红柿卖1.5元,你的西红柿因为口感好无农残一斤卖2元,在投入相差不大的情况下你不是赚的更多?这些浅显的道理其实农民都明白,可现实中如何能做到既增产又提质呢?这就必须要靠先进适用的农业科技技术。而在这方面,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秸秆生物反应堆有机栽培技术(以下简称“秸秆技术”)在农业增产增效方面具有凸显的优势。榆中县农村农业局为此分别在甘草店乡和小康营乡给全县五十多蔬菜种植大户和农业合作社举办秸秆技术现场推广会,由我负责讲授。会后有许多农民采用了这一技术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中国科学院网站对秸秆生物反应堆有机栽培技术技术的介绍
秸秆生物反应堆有机栽培技术技术在提高产量方面的显著成效:新大平马铃薯增产报告
疫情期间给湖北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等医院总共捐赠100吨有机马铃薯
我们还利用各种机会,尽可能多的义务或公益性给甘肃各地农民传授这一技术。先后去平凉静宁县就苹果种植、陇西县就马铃薯种植、临洮县就中药黄芪种植、白银平川就大棚茄子种植、靖远县就大棚黄瓜种植、景泰县就中药甘草种植、庆阳县就紫苏种植、红古区就小麦种植、河北北戴河就大米种植、宁夏同心就谷子种植、正宁县就黄豆种植、天祝县就西红柿种植、临夏就樱桃种植、永登县就沙棘种植等等作物的有机栽培进行实地调研与指导。
在白银平川传授秸秆技术
榆中小康营推广会现场
为啥这么多农民愿意或主动想应用这一技术?不像以往脱离市场而单纯的就技术传授技术,我们这种手把手的言传身教与市场消费者对优质农产品的积极购买和良好反映让农民看到了学习先进技术来脱贫致富的希望。也就是说,对于农民来说,不能赚钱的技术不是好技术。下面这封给我的微信来信就说明了问题:
白银平川农户张绍龙应用该技术之后大棚茄子增产40%,一茬收入增加了1万元。目前应用或准备应用这一技术的农户或合作社越来越多,农民脱贫致富的效益越来越显现。
(二)消费扶贫,让农民的劳动成果转换为财富,把脱贫致富体现在实处
“酒香也怕巷子深”啊,再好的农产品没有宣传和营销也往往卖不出去。一要种的好,二要卖的好。只有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农民劳动成果才能转换为财富,也才有了收入。2017年下半年,榆中县甘草店乡的蔡家沟农户们积极运用秸秆技术种植大棚蔬菜,但由于种植面积过大,出现了供过于求,蔬菜积压严重。别说赚钱了,连本钱都面临收不回来的可能。这样下去农民种植优质高产农产品和应用生态有机技术发展农业的积极性也会受到重创。得知这种情况后,我们立马在亲朋好友同事同学之间宣传有机蔬菜的好处,利用节假日组织大家参加采摘活动,为了让大家有一个更为方便有效的购买途径,还专门建立了“采摘亲友团”微信群。最初群员主要以兰州大学教职工和医院医护人员为主。定期在群里发布蔡家沟有机蔬菜销售信息,大家在群里完成预定和支付,我们纯粹是公益性的组织这些活动。最初,蔡家沟蔬菜就拉倒兰大丹桂园餐厅大门口的台阶上,然后通知大家来取。我和我的研究生们每次都义务劳动到很晚。随着冬季到来,户外取菜和保管再难以维继,这时候学校后勤部门及时帮我们解决了一间房子方便我们给群员的服务。随着群员队伍的壮大,农户的蔬菜也顺利完毕。为了保障越来越多群员的对放心健康蔬菜的长期需要,在我的组织下,群友们自己又众筹资金,于2019年7月成立了甘肃杨子惠众农业发展公司,创立了“杨秸秆”商标,试图以公司化和组织化的举措把有机蔬菜的种植和优质高效农业的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公司成立之后,利用创新的社区营销模式和有效的配送体系更加积极帮助各地农户销售优质农产品,包括张掖黑小麦面粉、定西新大平土豆面粉、金昌双孢菇、榆中黑猪肉和土鸡蛋、景泰甘草羊、平凉苹果、两当山珍等等,一年来的总共实现了销售收入200万,力所能及的帮助农户脱贫致富。
组织“采摘亲友团”微信群群员去蔡家沟采摘蔬菜
兰大丹桂园餐厅门口的蔬菜
以销助农的情况
(三)产业扶贫:让农民脱贫致富建立在可持续性发展的基础上
产业化发展尤其优势产业和特色农业产业的兴起与发展,是解决农民脱贫致富问题的根本性和长远性举措。我们以榆中李家庄田园综合体为核心区域,建立了包括榆中李家庄、蔡家沟和新区在内的由200座温室大棚组成的种植基地,试图通过产业化途径,打造甘肃最大和全国最好的有机蔬菜种植基地,并通过我们的探索和贡献,最终引领和推动甘肃有机蔬菜产业的兴起与发展。
而只有产业化发展,也才能为农民脱贫致富建立了真正的造血机制,使农民增加收入有了稳定的依靠。这一点至少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说明:
一是产业化发展直接吸收了农村劳动力,而农村就业是最直接、最快速的脱贫途径。以我们李家庄基地为例,解决了当地30多名农民就业,其中建档立卡户有18人,当地妇女有26名。每一位农工包吃包住一年收入在四万元以上,多的在六万元。更进一步看,把广大农民留着农村,留在农业生产第一线,同时又能取得不亚于进城打工的劳动收入,这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和农村社会的稳定意义重大。
二是产业化发展极大的带动了农村合作经济发展和农民生产收入的增加。仍然以李家庄基地为例,我们是以“公司+合作社+农户”这种模式种植和运作李家庄基地的75座温室大棚。甘肃杨子惠众农业发展公司与甘肃禾吉农村专业合作社及其十多户农户建立了紧密的生产合作关系。由杨子惠众公司给农户免费提供技术指导和垫付生产资料,同时签订安全生产协议书,严格监督和督促农户完全按照有机技术种植各类蔬菜,蔬菜采摘之后要进行严格的农残检测,合格之后纳入杨秸秆销售体系,按高于市场收购价50%--100%左右给农民结算,从而保证了优质高效农业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大幅度提高。这一生产关系之下,农户们可专心致志的投入生产,而以往最头疼的市场销售不用再考虑,一年下来其收入都在10万元之上。
8月10李家庄基地部分农工的工资表(月收入从3100--5900不等)
与公司合作的部分农户7月份的收入表
(作者杨肃昌为甘肃省政府参事、民革党员、兰州大学经济学院教授)